經典八萬四千法門中《法華經》被視為經王,主要經文與闡釋「一佛乘」有關。所謂的「開三顯一」,「三」是指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而「一」則是指「一佛乘」。不論是從四諦法門或是從十二因緣理解,或六度波羅蜜去實踐,最後希望我們朝向無上正等正覺的一切智,來圓滿成佛之道,這是開三顯一的《法華經》告訴我們「一佛乘」的緣故。
又《法華經》<方便品>載明︰「若於曠野中,積土成佛廟,乃至童子戲,聚沙為佛塔,如是諸人等,皆已成佛道,若有聞法者,無一不成佛。」更說明即使從小善做起,日常生活只要依據佛法,也能夠成佛。可知這段敘述,具足體現《法華經》以「一佛乘」為重。而《法華經》提出的「一佛乘」,對大乘佛教具有很深的影響。<方便品>的偈頌文中,正是突顯《法華經》「開三顯一」之特色,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理解「一佛乘」的道理。
參與建寺,若沒有福慧具足,我等何其因緣得以逢此殊勝良機。位於屏東縣長治鄉下厝街11-12號若禾蓮寺,由諸佛菩薩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指引因緣點三寶地,在108年5月25日動土典禮正式開啟,同年11月開挖,籌建近二年半時間,於110年3月28日舉行自在院上樑儀式,今年111年1月16日舉行觀音蓮塔上塔儀式。觀音蓮塔高340公分,寬約200公分,塔上密放種種寶物,寶瓶瓶身,示以寶物相現賜福人間,內底鑲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種子字,外在示現種子字,為菩薩普照眾生之慈悲,本無從缺,本無分別。眾生見到觀音蓮塔即是見到菩薩,見菩薩再見到自己自心,隨心自在,隨心而安。
踏進寺院大門,這座地坪650坪土地,整棟建築佔地100坪,寺院建築高約13米,屋頂三層,望之層樓疊榭,涵蓋師父對於屋瓦型式的密義,心詮法師為令大眾明白,陳述屋頂設計的觀點 :為令眾生入佛道,故捨菩薩位、聲聞位、緣覺位三乘,而趨向成佛的究竟圓滿,而設計三層起落,彰顯寺院合而為一之主軸,開三顯一,即為成佛之道。自在院層高2樓挑高中空建築,有別於金碧輝煌建築的琉璃瓦屋頂,以莊嚴樸實呈現,金漆觀音蓮塔置中,來自日本鳥取縣,計有中脊、垂脊、插脊、小片、鶴巴等灰色屋瓦,也為信徒提供植福因緣。殿中供奉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的聖像,眾生入內禮拜諸佛菩薩時,也期望眾生參透其中三昧。眾生成佛,應從人間,因地而修,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之精神,不捨眾生故而發菩提心,菩提心能發則不忘初心,才能克服困境,所遇之事,皆是訓練心之定性,故漸進專心修行,以達成佛之志。
殿中銅雕菩薩聖像近七米高,環顧周匝,聖像背後為透白琉璃材質,雲彩圖騰隨意自在,左右牆面鑲嵌淨瓶觀音菩薩琉璃像為其特色。寺院規劃,除了已建目前自在院之外,未來預計尚有恭奉三寶佛的三寶殿,及供奉往生牌位的功德林。環繞各殿堂周圍,陸續規劃大小不同植林區,隨著四季變化,提供信徒參拜之外,打坐、茶堂、是身心靈休憩最佳場所。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親自帶領心詮法師、果陞法師等信徒義工,僧信二眾齊心為建寺努力,預計111年12月11日舉行若禾蓮寺自在院啟用典禮。
若禾蓮寺啟建近三年,期間為籌建建寺經費所舉辦法會,或是在若禾慈善協會協助下舉辦義賣活動,與會大眾扶老攜幼紛紛前來親近。有鑒於當今天災、人禍頻傳,對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破壞、人際間信賴關係崩跌,普世價值觀之謬誤,世人心靈渴求法藥;法師秉持慈悲,拔除眾生得出離苦,以弘揚佛陀教法為己志,顯、密二宗為法門,遵循教育為根本,為解眾生疑惑,以淺顯易懂的譬喻、引經據典闡釋佛法奧義,因應不同時空背景的因緣觀,剖析佛法經義,以詮釋佛陀的真理。
目前建寺仍持續中,冀望社會大眾共襄盛舉,建寺功德殊勝行,經云:任何贊助建寺與佛壇,有十大功德:1·從此諸惡業,減少或消除。2.天人護佑,逢凶化吉。3·去除障礙,免夙仇報復之苦。4.妖魔邪怪,不能侵蝕。5.去除摩擦和無明。6.豐衣足食,福祿綿長。7.所言所行,人天歡喜。8.增加福慧二資糧。9.往生善道,相貌端莊,天資福祿兼具。10.往生能聞佛法之國土,速證佛國。積沙亦能成塔,滴水亦能穿鑿,來自每一筆捐款,如同涓滴成流,終為大海。心詮法師曾說,「菩薩是我師,用我生命,點燃建寺因緣,如是我生,無悔!」猶言在耳,願若禾蓮寺在十方諸佛、諸菩薩,龍天護法眷顧,十方大眾護持下,寺院得以成就,法輪得以常轉,為弘法度眾,開啟新的頁章。